内页广告

【和盛城乡书院讲坛第十八期】赵兵: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小镇的规划与建设(一)

发布时间:2019-07-01    发布者:

2019年4月14日,第十八期【和盛城乡书院】论坛邀请到了西南民族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院长赵兵作为主讲嘉宾。

 

     以下为讲坛的第一部分内容

 

 

——问题思考

你知道国家级特色小镇是怎么评选出来的吗?它有哪些基本特性?

 

为什么说民族地区特色小镇普遍难以打造?

 

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好本地区主导产业与特色小镇打造之间的关系?

 

你认为现有特色小镇的成功案例有哪些?

 

一、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一)
 

乡村振兴背景意义

 

改革开放到今年已有40多年的历史,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农业角度来看——粮食连续多年实现增长,2018年粮食总量已经达到了13158亿斤。

 

农民收入来看——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小,2018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缩小到了2.69:1;2017年农产品加工,初加工主营收益已经达到了20万亿;2018年的GDP总量达到90万亿,换句话讲农产品加工业就占到了主营收入的1/4。

 

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如乡村旅游、互联网+、农业生产服务业等都在不断发展,值此之际,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它的时代背景非常深刻,不仅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也为国家的现代化带来深远的影响。当然,更为主要的是为“三农”工作者,特别是农民,带来了希望。

 

 

——乡村振兴时间线

 

■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第三部分内容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2018年12月28日-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

 

■ 2018年1月2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

 

■ 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 2019年2月19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

 
 

 

这个过程中,有一份重要报告、一次重点会议、一个一号文件,为新时代“三农”工作定调,明确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提出乡村振兴的实施举措!

 

此外,《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具体要求(共37章),围绕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从五方面提出以下要求: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二是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避免代替农民选择,形成全体人民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局面。

 

三是强化规划引领。抓紧编制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体系。

 

四是注重分类施策。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分类推进,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五是把握节奏力度。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谋定而后动,避免一哄而上、急于求成、层层加码,避免过度举债搞建设,避免搞强迫命令一刀切、搞形象工程堆盆景。

 

 

——五大任务

 

1、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乡村产业兴旺。

 

2、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遵循,促进乡村生态宜居。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促进乡村乡风文明。

 

4、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为重点,促进乡村治理有效。

 

5、确保实现全面小康为目标,促进乡村生活富裕。

 

 

 

 

——三大难题

 

1、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2、加强乡村振兴用地保障、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

 

3、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三个维度

 

历史演变--治国安邦之本;

 

大国博弈--破局“战略遏制”之道;

 

中国发展--均衡发展之要。

 
 

 

 

——乡村振兴意义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基本矛盾的必然要求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强国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共生和谐的必然要求共享发展理念(打好扶贫脱贫攻坚战)、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好防范重大风险攻坚战)、人与自然和谐(打好可持续发展攻坚战)。

 
 

 

(二)
 

乡村振兴的内涵

 

 

产业兴旺是根本——农业不仅是一个提供物质产品的产业,还是一个提供非物质产品的产业。

 

生态宜居是基础——生态宜居就是要把农村建设成宜居、宜产、生产、生活、生态一体的综合体。

 

乡风文明是关键——与早年提到的精神文明,道理一脉相承。让农村的每个角落都是祥和的。

 

治理有效是保障——从管理民主到直接提出要治理有效,从更宽的角度治理机制和整个乡村治理问题,这一次实际上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和完善。

 

生活富裕是目标——追求美好生活,就要落实好方方面面,打造农业特色小镇、发展乡村旅游前景广阔。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强调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

 

把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能。

 

致力于巩固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改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给农民吃上“定心丸”。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致力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支持和鼓励农民创业就业,拓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生活富裕。

 

致力于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建立和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实现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政治、组织和人才保障。

 

(三)
 

振兴思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一重要论述,把绿色发展、保护环境提到了一个全新高度,为我们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乡村指明了前进方向。

 

服务于全体国民的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谋划方面要有深度和宽度。要创新实施手段、突破瓶颈要素制约,抓好组合配套、提高发展水平。要强化组织管理、形成有效机制,建立合作平台,促进分工深化。

 

在战略目标上,重视不同区域乡村的差异性,在粮食安全、产业效益、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上进行合理选择,讲求因地制宜。在战略手段上,重视打破历史形成的乡村发展低水平均衡状态,把握人力、地权、资本和技术四个重点,引入先进要素。在战略保障上,重视拓宽乡村建设发展主体,推进政府、市场和社会相结合,加强组织领导、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

 

推行实施乡村振兴要有跨度和实度。既要站高望远,能深谋远虑,也要脚踏实地,直面现实难题,实行问题导向,把合理提出问题、准确界定问题、科学分析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作为考核标准,重视防范风险,有计划有组织有项目的推进工作。

 

二、特色小镇概况及特点

 

 

(一)
 

什么是特色小镇?

 

1、概念

 

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小城镇是拥有几十平方公里以上土地和一定人口经济规模、特色产业鲜明的行政建制镇。

 

 

截止2018年2月,全国两批特色小镇试点403个,加上各地方创建的省级特色小镇,数量超过2000多个。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背景、自然资源迥异,因此特色小镇在不同省份的界定方式与发展模式也有所不同。

 

 

 

——特色小镇起源之灵感来源

 

中国特色小镇的灵感起源于国外的特色小镇,如瑞士的达沃斯温泉、会展、运动小镇、美国的布兰森音乐小镇、法国的格拉斯香水小镇等,这些小镇都极具产业特色,业态新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慕名拜访的游客,带动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影响,改变了人们传统观念上对小镇的认识,进而为我国小镇的改造提供了思路。

 

 

——特色小镇起源之国内发源地

 

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2014年在杭州云栖小镇首次被提及,后2016年住建部等三部委力推,这种在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创新经济模式,是供给侧改革的浙江实践。

 

2、发展背景

 

 

 

——国际

 

小镇经济是现代经济演进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即便在城市化高度发达的欧美国家,小镇经济依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和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些历史经典产业和新型经济业态大多集中在小镇上。例如,德国占全国70%的人口居住在2万人以下的小城镇;美国小城镇人口占全国的70%。在我国,小城镇发展明显滞后,资源越来越多地向中心城市集中。

 

欧美国家,包括日本,其中不少大企业、工业、创业企业,都是发端于中小城镇。全世界的城市化规律中,实体经济向城外走,出现了逆城市化的进程,正是一种产业在寻求成本洼地的现象。特色小镇建设,是后工业化阶段的新型城镇化,其基本特征表现为“比城市更友好,比乡村更文明”。

 

 

 

——国内

 

党的十九大以来,城镇化工作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重要政策导向文件,其中“村镇规划与建设”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发展特色小城镇。发展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和文化底蕴的小城镇,通过扩权增能、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培育成为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智能制造、科技教育、民俗文化传承等专业特色镇。”

 

创建特色小镇,有利于破解经济结构转化,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选择。传统镇域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处于价值链低端,需要嵌入新的创新要素和发展动力。“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的“特色担当”,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

 

 

3、特色小镇内涵

 

特色小镇•内涵——特色小镇通过“小”与“特”的完美结合尽情展示其独特魅力,其内涵分别体现在 “特”、“小”、“镇”。

 

“特”:主要是产业、历史、环境等诸多因素融合而成的独特之处,专业、特殊、特色。

 

“小”:凸显的是一种空间限制,特色小镇应是一个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以内,聚集人口1万至3万,面积、规模、数量。

 

“镇”:区别与传统意义上简单的行政区划和园区的概念,而是一个具有明确产业定位和旅游功能项目组合的概念,镇域、集聚、产城。

 

4、特色小镇基本特征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第二批特色小镇推荐要求)

 

5、特色小镇类别

 

按照功能类型可将特色小镇分为工业发展型、历史文化型、旅游发展型、民族聚居型、农业服务型、商贸流通型六大类。

 

 

(二)
 

特色小镇政策解读

 

近年来,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发展过度膨胀,出现了房价过高、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被称之为“大城市病”,原本优越的公共设施质量大打折扣。

 

由于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发展极不均衡,大型城市以其大量的就业机会,优越的教育、医疗等资源,对人口具有强大的集聚作用;而小城镇则处于弱势地位,产业体系、基础设施等不完善都降低了吸引力。

 

目前大城市大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建设完毕,承载能力接近上限。依照美日等发达国家大城市的发展历史,主要依靠小城镇吸纳人口。因此,为了缓解大城市压力,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与此同时,中国小城镇发展高度分化,东西部发展状况各具特点。小城镇在土地、劳动力、环境等低成本的发展优势正在消失,在成本上升、产能过剩、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小城镇产业面临新的挑战。

 

市场的不断变化、不同的地域特征也使得中西部地区不可能复制东南沿海地区小城镇的发展模式。当前必须谋求一条新的发展途径,促进国内的城镇化发展。特色小镇的提出为中国新时期产业升级、就地城镇化提供了方向。

 

 

特色小镇不同于以往的乡镇建设的概念,整体而言,它是开放、分享的发展理念,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因为特色小镇通常建立在交通、公共服务配套相对完善的城镇社区,或是伴随着其建立,政府也会为当地的各类配套进行升级,所以特色小镇建设可以看作是新型城镇化推进的重要促进因素。

 

特色小镇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发展,增强小镇吸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改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彰显当地特色传统文化,有效带动村镇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依赖于某类产业,旅游业、养老产业、手工艺产业以及装备制造业等等,在条件完善的情况下,也可在特色小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美国的硅谷、德国的海登堡都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的特色小镇。

 

所以,未来,特色小镇对于国家产业园整体发展而言也会是一个重要的补充类型。不是“镇”也不是“区”。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的“镇”,也不是产业园区、景区不“区”,一般布局在城镇周边、景区周边、高铁站周边及交通轴沿线,适宜集聚产业和人口的地域。

 

 

 

 

—青岛西海岸新区快速推进12个特色小镇建设

 

被色彩涂抹的张家楼“画艺小镇”、茶韵飘香的海青“茶韵小镇”、发展特色农业观光的宝山“蓝莓小镇”……青岛西海岸12个小镇个个有特色。2014年西海岸新区获国务院批复以后,确立了20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打造12个特色小镇的新型城镇化体系。

 

在2014年张家楼镇、海青镇2个小镇进行建设试点成功的基础上,2015年又在其他10个镇全面推行特色小镇建设。12个小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态环境极大改善,承载能力大幅增强,产业聚集明显加快。西海岸正在以特色定位,彰显着特色文化、特色产业和特色风情。

 

 

 

 

——国家级特色小镇培育的五大要求

 

1、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定位精准,做特、做精、做强,要素聚集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

 

2、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空间布局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整体格局和风貌具有典型特征,居住区开放融合,建筑彰显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公园绿地贴近生活、工作,店铺布局有管控,镇区环境优美、干净整洁,土地利用集约,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突出。

 

3、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得到充分挖掘、整理和记录,历史文化遗存得到良好的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形成独有特色的文化标识,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公共文化传播方式方法丰富有效,居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较高。

 

4、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自来水符合卫生标准,生活污水全面收集并达标排放,垃圾无害化处理,道路交通停车设施完善便捷,绿化覆盖率较高,各类防灾设施符合标准,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服务质量较高,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服务覆盖农村地区。

 

5、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发展理念有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有创新规划建设管理有创新,鼓励多规协调省、市、县支持政策有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促进小镇健康发展,激发内生动力。

 

 

 

——8个层面的建设指导意见

 

1、特色产业——突出特色,打造产业发展新平台: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有条件的小镇要积极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强化校企合作、产研融合、产教融合。

 

2、创业创新——创业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平台和载体;通过服务提供、互联网引领、环境营造、管理改革创新等措施,推动特色小城镇创新创业新发展。

 

3、基础设施——完善功能,强调基础设施新支撑:从市政、信息、交通三个方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交通联系,鼓励综合开发,鼓励建设开放式住宅小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公共服务——提升质量,增加公共服务新供给:公共服务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要聚焦居民日常需求,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实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大力提高教育水平,要不断缩小与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5、美丽宜居——绿色引领,建设美丽宜居城镇: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发展理念;有条件的小城镇按照不低于3A级景区的标准规划建设特色旅游景区,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保护独特风貌,挖掘文化内涵,彰显乡愁特色。

 

6、主体多元——主体多元,打造共建共享新模式: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积极性,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政府主要负责制度供给、设施配套、要素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企业家创造力;积极调动市民参与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热情。

 

7、城乡联动——城乡联动,拓展要素配置新通道: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促进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生态环保设施城乡统一布局建设;搭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服务平台,推进农业与旅游业、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

 

8、创新机制——创新机制,激发城镇发展新活力:全面开放小城镇落户限制,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不断拓展公共服务范围;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建立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资源有偿流转和推出机制;创新特色小(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

 

四川省有4000多个乡镇,其中建制镇2032多个,上连城市、下带乡村,是四川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着力点,更是支撑发展的潜力宝库。

 

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百镇建设行动”,指出要“往深里做,往实里做,提升质量,放大效应,同时注重舆论引导”。

 

2017年8月18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拓展“百镇建设行动”培育创建特色镇的意见》 (川委发〔2017〕22号)。主要目标:到2020年,300个试点镇的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镇面貌明显改善,成为生态环境优良、功能设施齐备、产业特色鲜明、公共服务完善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副中心。

 

四川特色小镇的发展将呈现‘3+N’的特色。“3”是特色工业、商贸物流、旅游休闲3种模式;而“N”是衍生出的生态宜居、文化创意、科技教育等各种主题。

 

试点镇入选条件:

 

入选“百镇建设行动”的小镇,镇区聚居人口规模在2万人左右;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资源优势、经济基础、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具有较好的建设用地、供水、能源等资源支撑条件和环境容量;具备一定的资金配套能力。

 

从2013年开始,连续3年,在2000多个小城镇中,每年选取100个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小城镇,作为试点镇进行重点培育。

 

特色镇优先培育:

 

在对300个试点镇进行重点培育的同时,从21个市(州)各选择一个重点镇作为特色镇优先培育。

 

在此基础上,培育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特色小镇框架体系,创建培育50个左右国家级特色小镇、100个左右省级特色小镇、150个左右市级特色小镇。

 

 

上面两张图为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的名单,其中标红的小镇入选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标蓝的小镇入选了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郫县的德源镇为什么能够评上?因为这个小镇已经成为了具有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特色的知名小镇。

 

大渡口镇是国窖名酒的产地,有独特的酒文化。安仁古镇是有名的博物馆小镇,它蕴含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所以它能入选并不意外。盐边的红格镇有很多的温泉,多扶镇主要是有机农业……这里面每一个镇我几乎都能说出它具有那些特色和具有的比较优势,希望大家可以多多的关注一下,学习他们做的好的地方。